每隔一段时间,网络都会造出一位红人出来,眼下正呈崛起之势的当数侯总。侯总来自台湾,是一名广告人,以推销商的身份,频频出现于内地多家卫视的电视购物广告中,并用其夸张的表演才能“俘获”了不少午夜电视观众的心,进而被推到网络娱乐的前台上来。
现在的侯总不仅有数量众多的广告视频在网络上被传播下载,而且有了自称“猕猴”的粉丝群,他的知名度在网络上已经超越了他所推销的钻石、珠宝和名表的品牌。在新浪开设博客后,更是在短时间内聚集了之前对电视购物广告漠不关心的网民。
能在泛滥成灾的电视购物广告中“脱颖而出”,并不全依赖侯总个人能量,与之搭档的主持人和珠宝鉴定师,亦为广告的可观赏性作出了一定贡献,但主角毫无疑问仍然是侯总,他的煞介其事、不屑一顾、捶胸顿足、跳楼吐血的地摊式推销方法,囊括了电视购物广告所有的“看点”,而且是完全现场版的“真人秀”,充分满足了观众对戏剧效果的期待心理,大家评价周星驰的表演时常用的一句话也可以用到侯总的身上,“颇具后现代主义精神”。
侯总走红很大程度上还和观众一直以来对电视购物的不满有关。由于播放时间段偏僻,制作质量低劣,电视台出于利益目的把关不严,导致一批不良商人用低质高价的商品获取高额利润,电视购物广告也一直被舆论称之为“荧屏垃圾”。侯总的出现,让网民对于电视购物广告的反感找到了出泄口,使得网络戏谑文化又得到了一次充分的展现。
所谓网络戏谑文化,是网民长期以来在互联网上养成的一种话语表达方式。不知从何时起,中国互联网拥有了一种特殊的语境,很多时候,反讽和暗喻比直抒胸臆更有力,嬉笑的态度比严肃的发言更接近事情本质。戏谑的效果通常是通过强烈的反差和鲜明的对比才得以形成的。广告中巨大的价格差和侯总近似于声嘶力竭的推销,丧失了对目标受众的吸引力,形成了特殊的喜剧效果。侯总在用反差和对比来赢得消费者获得利润,同样,网民也用反差和对比揭示事实获取娱乐,两者之间,无形中形成了互动关系,一场网络造星和网络毁人的游戏几乎在同步进行着。
网络戏谑文化下诞生的网络红人热度都很难持久,众多被淡忘的网络红人也验证了网络戏谑文化的无情和淡漠。对于时时需要新鲜感的网民来说,不断挖掘和发现新的娱乐对象,才是激发他们参与网络舆论的动力,验证他们存在于网络之上的例证。通过网络戏谑文化的表面,仍然可以发现人们对真与美潜意识里的向往,顺便,戏谑也成了揭掉假与丑的手段和工具。
(编辑:贵州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