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音法。是易字法的另一种形式,既易字,又注意谐音,使词义多解,凸现新意。$口《岂有此“礼”》、 《谨防“明码标价”》等都采用了这种方法。
第三,巧用修辞。现代汉语的修辞手法有多种,常用的有比喻、比拟、借代、双关、对照、连珠等,这些 手法都可以用于评论标题的制作。
(1)比喻。即利用事物间的相似点,以此物来描绘或表现彼物。$口《给“门卫”以“守门权”》,以比喻 的方式提出给财会人员以“把关权”;《改革没有“观众席”》,以形象的手法比喻不能做改革的旁观者;《既 折“莲蓬”又挖“藕”》,则用莲与藕的关系比喻“倒爷”与后台的关系,“折”与“挖”并举的提法使比喻更加 富于动感和深意。此外还有《别把百姓当“白鼠”》、《别把学生(病人)当“人质”》、《生产安全拒绝带血的 “GDP,。.
(2)比拟。即借助于想象力把人当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描述。如《奥斯维辛醒着》,采用拟人的 手法,使奥斯维辛集中营有了生命和知觉,以其“醒着”来提醒世人不要忘记血的历史;《给孩子书包减 “肥”》,形象地把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比作给书包减“肥”,显得既新颖又贴切。
(3)借代。即借用事物内部或外部不可分离的相关关系,以与事物相关的部分名称替代事物的本 体。如《多交“毡帽朋友”》,说的是领导干部应多和农民交朋友的问题,因评论的由头是浙江绍兴发生的 事,而当地农民历史上有戴毡帽的习惯,以“毡帽”代表农民,使标题不落俗套;《绿茵场呼唤文明风》,则 以绿茵场借代体育场馆及体育比赛,以此来呼唤做一个文明的运动员、教练员和做一个文明的观众,显 得合情合理。
(4)双关。即在遣词用字时表面是一个意思,而暗中又隐含着另一个意思,一语双关。如江苏某 县一粮库连年被评为“四无”粮库,实际上霉烂、虫蛀等情况全有,只不过他们把霉烂的稻谷统统挖坑 埋掉了。以此为由头的评论题为《当心有“坑”》,提醒领导机关把检查工作做细,一要当心有这类的 大坑,二是当心挨“坑”,小心上当。类似的标题还有《巨额粮款化为水》,其标题也有两层含义:一为 农民的粮款都用作修矿泉水厂,变成了矿泉水;二为农民的血汗钱换回一纸白条,犹如东流之水,有 去无回。
(5)对照。即把两种相互矛盾或悬殊巨大的事物、现象、思想、做法等放在一起加以对比,形成强烈 的反差。如《“穷根”与“富路”》、《慷慨与吝啬》、《“良言”与“忌语”》、《近忧与远虑》等,都是把正与反、大 与小、新与旧、美与丑、善与恶等作为对照的“两极”,在比较与反差中体现评论开阔的视野和辩证的
态度。
(6)连珠。即把词语或句子在组合过程中加以颠倒重复,使其首尾呼应,形成回环。iiD《专家鉴定与 鉴定专家》、《咨询业需要咨询》等。其中,《专家鉴定与鉴定专家》一题,“专家”与“鉴定”二词都分别出现 了两次,两词组合的顺序正好颠倒,“专家鉴定”指的是事,“鉴定专家”指的是人。标题通过词语的连珠 与回环,把正是因为有了数不清的专家鉴定会,才造就了一批鉴定“专家”之意委婉地表达出来,其中还 隐含着某种讽刺的意味。
(六)别致
文题要醒目,吸引人,必须有点别致产生悬念效应,让人看其题就一定要读其文。文题别致,大致有 以下几种情况:其一,把一些不相关的概念、事物或现象组合进文题,产生错位感,如《文学与出汗》;其 二,题目貌似不和谐,产生突兀感,如《金钱颂》《猴子屁股》;其三,仿词成题,如《享福和享苦》《消除“前 怕”心理》;其四,巧用谐音,如《近水楼台“贤”得月》《呼唤“民”牌》;其五,引用或化用流行语句,如《真情 不“下岗”》《更新我们头脑中的教育“软件” »((该出手的不出手》。
(七)整齐
如果文题内容较多,可运用对偶或对举的手法,显示出整齐之美。々[I《增强节俭意识•始终艰苦奋 斗》、《公仆•公款•公愤》、《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等。
申论议论有着明确的要求,即根据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自拟题目进行论述。因此,申论议论文 首先必须根据资料所概括的主要问题拟定题目。从申论资料所概括的主要问题来看,可以从不同角度 概括出若干个题目,然后再选择一个自己易于把握的题目进行写作。此外,要拟好题目,很有必要广读 博览,学习借鉴报纸杂志上的许多脍炙人口的典型范例。
(编辑:贵州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