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文字博大精深,先给大家出一道汉语“十级”题,看看从小就学习语文的你懵不懵?
客服:王先生请问你要几等座啊?
王先生:你们一共有几等?
客服:特等,一等,二等,等等,二等要多等一等。
王先生:我看一下,等一等。
客服:别等了,在等一等也没了。
王先生:那不等了就这个吧。
文段中的“等”指的是……
我们发现生活中一个词或一句话会有多种含义,但放到具体文段中,由于位置不同、语境不同,意思也就不同了。在我们的言语模块中的一类题型——词句理解题中也是同样的道理。
一.看清设问,避开陷阱
这类题型中常见的提问方式有:“xxx”可以理解为......; “xxx”指的是......;对文中划线语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但出题人没那么“简单”,面对下一种设问,一定要擦亮你的大眼睛:对“xxx”理解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会问你理解正确的,也会问你理解不正确的,是不是感受到了出题人满满的套路?一步错,步步错,看清提问方式是你成功的第一步。
二.结合语境,拒绝表面
这成功的第二步就是在做词句理解题时,一定要结合语境!想必大家会问,什么是语境?很简单,语境就是语言环境,对于我们要理解的词句,语境就是它所处的那句话或者是整个文段。
三.利用标点、引导词找答案
“:”冒号、“——”破折号、“( )”小括号这三种标点,以及“所谓”、“意思是说”、“也就是说”、“即”、“换句话说”、“是”这些引导词在词句理解题中出现时,你要注意了,答案很可能就在它们身边!原因很简单,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具有解释说明的作用。既然我们要理解词句,那词句前后出现解释了,激不激动?兴不兴奋?
【例1】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词典的编纂者不对,他们对词汇的用法做出改动不会是随意的,想必经过了认真的研究推敲。不过,词典编纂者不能忽视一个基本事实以及由此衍生的基本要求:语言文字是广大人民群众共同使用的,具有极为广泛的社会性,因此语言文字的规范工作不能在象牙塔里进行,而一定要走群众路线。
这段话中的“基本要求”指的是( )
A.词典编纂者不能对词汇的用法随意改动
B.词典编纂者应该熟悉词典编纂的具体过程
C.语言文字的规范工作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D.语言文字的规范工作应由广大人民群众来决定
【图图点拨】首先看提问方式,让我们理解“基本要求”,定位原文之后看到“基本要求”后出现冒号,冒号后即是对“基本要求”的解释,即“语言文字是广大人民群众共同使用的,……,而一定要走群众路线。”所谓“群众路线”,就是为人民服务,所以正确答案为C。AB项的主体都错误,D项的“决定”错误,广大人民是被服务的,且不能决定语言文字规范。
【答案】C
【例2】“煎饼人”是“门门通、门门松”的万金油式的“知识分子”,他们不是将精力专注于某一个感兴趣的领域,而是力求在各个领域都至少获得一些基本知识。他们爱好浅阅读,极度依赖搜索引擎,缺乏思辨力和想象力。他们的涉猎面铺地薄而大,像煎饼一样,但没有厚而重的知识积淀。在信息时代,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稀缺信息的能力有其积极的一面,但同时也容易出现使人不愿意深究某一主题的倾向。
关于“煎饼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善于学习新知识
B.具有触类旁通的能力
C.热衷涉猎却不求甚解
D.占有大量稀缺的信息资源
【图图点拨】首先看提问方式,让我们理解“煎饼人”,定位原文之后看到“煎饼人”后出现“是”字句,是对“煎饼人”的解释,即“门门通、门门松”。也就是知道的很多很广,但都了解的不深不透彻,对应选项就是“热衷涉猎却不求甚解”的含义。同时也可根据这句话的感情色彩进行判断。
【答案】C
(编辑:贵州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