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的人观察能力强,有的人动手能力强,有的人善于口头演讲,有的人善于书面写作。
这说明人的发展具有( )。
A.能动性
B.阶段性
C.个别差异性
D.不平衡性
答案:C
解析:不同的个体其身心发展的速度和程度存在差异,因此在教育的过程需要针对每位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题干中体现的是个体差异性。故答案选C。
2.“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 )的教育目的观。
A.教育无目的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答案:B
解析:“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育为先”意为治国安民,第一要务就是推行道德教化。这体现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反映的是教育满足了社会的需要。是教育社会本位论的体现,故答案选B。
3.教育研究中,通过案例方式考察教育现象,其基本目的在于描述与解释的研究方法是( )。
A.行动研究法
B.个案研究法
C.实验研究法
D.调查研究方法
答案:B
解析:案例一般是个案研究法的关键词。故答案选B。
4.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称为( )。
A.品德
B.态度
C.意向
D.个性
答案:A
解析: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故答案选A。
5.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种情绪状态属于( )。
A.激情
B.应激
C.心境
D.热情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情绪的分类。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散性的心理状态。人在遇到喜事的时候,干什么事情都很有精神。故答案选C。
6.根据自己一周内学习效率的变化安排学习活动,属于学习策略中的( )。
A.认知策略
B.组织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答案:D
解析:资源管理策略包括时间管理策略,指的是在时间管理上,应做到:第一,统筹安排学习时间;第二,高效利用最佳时间;第三,灵活利用零碎时间。故答案选D。
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的矛盾
B.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教育者的矛盾
D.受教育者与德育方法的矛盾
答案:B
解析: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这是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最普遍的矛盾,也是决定德育过程本质的特殊矛盾。故答案选B。
8.下列有关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历史事件中,属于初创时期发生的事件是( )。
A.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
B.西方教育心理学吸取儿童心理学的心理测量的成果,大大扩充其内容
C.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教育心理学自此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
D.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研究与应用
答案:A
解析: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分为了四个时期:初创、发展、成熟、完善。其中A属于初创时期发生的事件,它为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B属于发展时期所发生的事件;C属于完善时期所发生的事件;D属于成熟时期所发生的事件。故答案选A。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