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属于学生学习内部动机的是()。
A.学好普通话可以得到老师的表扬人 B.选好普通话可以得到别人的羡慕
C.学好普通话将来可以在比赛中获奖 D.喜欢听播音员纯正的普通话
2.人的语言、思维、记忆等发展都存在不同的关键期,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阶段性 B.不平衡性
C.顺序性 D.差异性
3.“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这句话反映了( )因素对人发展的作用。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社会活动
4.“为人师表”是指教师必须具备()。
A.专业意识 B.专业能力
C.专业技术 D.专业态度
5.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以通过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这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互补性 D.不平衡性
6.下列属于心智技能的是()。
A.跑步 B.阅读
C.唱歌 D.写字
7.下列对于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是个体身心发展阶段性的要求
B.“因材施教”是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的要求
C.“陵节而施”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D.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的时期是新生期和青春期,说明人的发展具有互补性
8.当学生取得好成绩后,教师和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A.准备律 B.练习律
C.动机律 D.效果律
9.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的各种观点中,中国俗语“龙生九子,各个不同”所反映的是( )的观点。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教育决定论 D.活动决定论
10.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人的()方面的总体要求。
A.思想德育 B.政治思想
C.思想品德 D.政治品德
【参考答案】
1.D
【解析】内部动机是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例如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改善和提高自己能力的愿望等内部动机因素。外部动机是由个体以外的诱因而引起的学习动机,例如物质奖励、外部声誉、地位等。A、B、C属于外部动机。D是学习兴趣属于内部动机。故本题选D。
2.B
【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抓住关键期。A选项阶段性要求不要“一刀切”“一锅煮”;C选项顺序性要求教育工作循序渐进;D选项个别差异性要求做到因材施教。故本题选B。
3.C
【解析】干国、越国,夷族和貉族的孩子,生下来时他们的哭声是一样的,他们长大后却习俗不同,这是因为后天的教化使他们这样的。这句话说明的是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故本题选C。
4.D
【解析】教师的专业态度,是指教师对自身职业劳动的看法和采取的行为,简而言之,就是指教师的劳动态度。在当今社会,教师专业态度的基本要求,就是树立积极主动的劳动态度,努力培养社会主义新人。“为人师表”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态度。故本题选D。
5.C
【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包括生理与生理的互补以及生理与心理的互补。通过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描述的是生理和心理的互补。故本题选C。
6.B
【解析】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心智技能的特点:对象具有观念性;执行具有内潜性;结构具有简缩性。阅读动的是脑中的观念想法,这体现了对象具有观念性;在思考过程中,别人看不到,这体现了执行的内潜性;阅读可默读,这体现了结构具有简缩性。而跑步、唱歌、写字属于操作技能。故本题选B。
7.C
【解析】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因此教育不能“陵节而施”,应当“学不躐等”。“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是个体身心发展顺序性的要求,“因材施教”是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的要求,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的时期是新生期和青春期,说明人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故本题选C。
8.D
【解析】效果律指的是:在试误过程中,保持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若学习者对某一特定的刺激做出反应后能获得满意的结果,那么反应与这一特定的刺激之间的联结便会增强;若得到烦恼的结果,这种联结便会削弱。教师和家长给予的表扬属于满意的结果,这一满意的结果能够强化学生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这一行为。故本题选D。
9.A
【解析】“龙生九子,各个不同”体现的是遗传对个体的影响。故本题选A。
10.C
【解析】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人的思想品德方面的总体规格要求,是预期的德育结果。德育目标是学校总的教育目标的一个方面,它是教育目标中关于政治、思想和道德方面总的要求,是学校德育要达到的目的和质量规格。故本题选C。
(编辑:longyan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