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情绪的发展(二)
一、从幼儿情绪和情感的进行过程看
从幼儿情绪和情感的进行过程看,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具有三个主要特点:
1.情绪和情感不稳定
幼儿情绪和情感是经常变化和不稳定的,甚至喜怒、哀乐两种对立的情绪也常常在很短的时间内互相转换。
2.情感比较外露
幼儿初期,幼儿的情感完全表露于外,几乎不加控制或掩盖。
3.情绪极易冲动
幼儿常常处于激动的情绪状态,他们的情感非常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冲动。这种现象在幼儿初期尤为突出。
二、从幼儿情绪和情感所指向的事物看
从幼儿情绪和情感所指向的事物看,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
1.情感所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情感不断丰富
到上学前,幼儿已经具备了各种重要的情感体验,并表现出对周围现实多种多样的态度。
2.情感所指向事物的性质逐渐变化,情感日益深刻
幼儿社会性需要的发展是与幼儿认识事物的发展相联系的。有些能引起较小幼儿情绪体验的事物,对较大幼儿则不起作用了;反之,较小幼儿不关心的事物,则能引起较大幼儿的情感体验。
三、从幼儿的情感发展水平看
2岁左右时,幼儿的高级情感开始萌芽。
(一)道德感
道德感是幼儿评价自己或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行为标准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它是在掌握道德标准的基础上产生的。对于幼儿来说,掌握道德标准不是件易事,形成道德感更是比较复杂的过程。
3岁前只有某些道德感的萌芽。3岁后,特别是在幼儿的集体生活中,随着儿童掌握了各种行为规范,道德感也发展起来,小班幼儿的道德感主要是指向个别行为的,往往是由成人的评价而引起。中班幼儿比较明显地掌握了一些概括化的道德标准,他可以因为自己在行动中遵守了老师的要求而产生快感。中班幼儿不但关心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而且开始对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产生明显的情绪体验,因此,中班的孩子爱告状。
同时,学前儿童的羞愧感或内疚感也开始发展起来,特别是羞愧感从学前中期开始明显
地发展起来。学前儿童对自己出现的错误行为会感到羞愧,这对学前儿童道德行为的发展具
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美感
美感是人对事物审美的体验,它是根据一定的美的评价而产生的。儿童对美的体验也有一个社会化过程,它受社会历史条件和阶级的制约,受社会的审美评价标准而影响。美感的发展和道德感的发展关系非常密切,凡是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都能够引起心灵美的体验;反之,则使人产生丑恶、厌恶之感。
(三)理智感
理智感是与幼儿的认识活动、求知欲、解决问题、探求真理等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相联系的内心体验。幼儿会说话之后,其求知欲开始日益发展,好奇心更为明显地表现出来,求知欲的扩展和加深是幼儿理智感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
对一般儿童来说,5岁左右这种情感已明显地发展起来,突出表现在幼儿很喜欢提问题,并由于提问和得到满意的回答而感到愉快。6岁幼儿喜爱进行各种益智游戏,或所谓“动脑筋”活动。
【真题示例】
1.【单选】爸爸妈妈在看电视时,高兴地笑了出来,旁边搭积木的宝宝看到了也跟着笑了起来,这一现象反映幼儿情绪具有( )。
A.社会性 B.冲动型
C.传染性 D.深刻性
1.【答案】C
【解析】爸爸妈妈在看电视时,高兴地笑了出来,旁边搭积木的宝宝看到了也跟着笑了起来,这一现象反映幼儿情绪被父母传染了。故本题选C。
2.【单选】幼儿对礼物不喜欢,但也会表现出喜欢的情绪,是因为情绪的( )。
A.丰富性 B.深刻性
C.自我调节性 D.虚伪
2.【答案】C
【解析】题干中幼儿对不喜欢的礼物也会欣然接受、表现出喜欢的情绪,说明幼儿学会了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即情绪的自我调节性得到发展。故本题选C。
3.【单选】小班幼儿打针感到疼时,便大声哭喊;而到了大班打针时虽然感到疼,但由于认识到要学习解放军叔叔的勇敢精神,能够含着眼泪表现出笑容。这说明了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一般趋势是( )。
A.情绪的自我调节化 B.情绪的丰富化
C.情绪的社会化 D.情绪的深刻化
3.【答案】A
【解析】情绪的自我调节化包括:冲动性减少、稳定性提高、从外露到内隐。题干中大班孩子打针时虽然很疼,但是心里想到解放军叔叔的勇敢精神,能够含着眼泪表现出笑容,体现了对自身情绪的调节。BD两项指的是情绪与感知觉、记忆、想象等方面的联系。C项指的是情绪与人际交往、社会性发展的联系。故本题选A。
(编辑:huangxiaoq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