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类职业能力测试之常识判断之教综知识分析
范伟伟
近两年来,教师招聘考试的形式在发生变革。由原先的“教综+公基”模式改为更加复杂的“职业能力+综合应用”模式。明显可以看出现招教考试有公务员化的倾向,窃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1、对已有考试形式分析下发觉考生水平提高,因此采取更为适合的难度;2、与公务员一致化的考试方式有助于人才的统一选拔与综合应用;3、考试部门针对培训市场过热的现象进行的反培训式的应对。实际上,考生形式的变化意味着大家对知识的学习方式需要发生转变,其考试更加看重对知识的本质理解,而非单纯的死记硬背。较之以前,这其实是选拔人才的更好方式,因为这种考试形式乃是对于教育素质要求的本性回归。以往的考试方式其实是针对大部分招教考生能力尚不足以分开差距来设置的,现在它慢慢在回到合理的道路上去。
笔者通过对全国真题已涉及常识判断教综知识的地方(云南、武汉、陕西)的考题分析,得出一些出题规律,以供大家参考:
目前已出题的领域有:教育史、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素质教育、教育法律法规、义务
教育、身心发展、学习理论、迁移、教学、学习动机、信息技术、家庭教育。从出题的范围看,考的都是教综中比较基础和通用的知识。因此大家在准备时注意做好基本知识的掌握,而不是比较冷僻的内容。比如不太出名的教育家的理论,过于细化的专业性内容,都不需要特别记忆。在原来考试形式的备考材料上应当进行记忆点的大幅度删减。从这里来说,选择哪些内容进行记忆可能比花力气去记需要花更多的功夫,但这份努力是值得的。在备考中,记忆的时间分量要比理解占用更大。即使是少量的知识点,进行记忆时也一般比理解层次花的时间多很多,更重要的是记忆对人精力的耗费是很大的。
而目前未出题的领域则有:普通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目的、学制、课程相关
知识、德育、班级管理、课外活动、教育学基本概念、教育心理学基本概念与学科史、知识与技能、问题解决与创造性、学习策略、学生心理健康、教师心理。可以发现,纯心理学部分不易出题,比如普通心理学、知识与技能、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等。因此这就启示我们在备考时把主要精力用于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方面。不过普通心理学部分,虽然没有直接进行考试,但历来是教综知识中的重点,也是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因此关于普通心理学考生们绝不能放手不管。另外需我们注意的是,不是说未出过题的地方就是大家不需要去看的地方,有些地方虽然未考,但出题概率依然很大,比如课程分类及课程理论、德育部分等。
从出题的难度看来,大部分题出题方式依然是以理解性为主,少量的题是识记性的,主要集中在教育史方面。只有极少数题出到冷僻的理论(2016年湖北出到“学习的金字塔理论”)。从这里看出来,出题者们确实是希望考察大家的“常识”,而并没有刁难大家的意思。故我们对于这部分的备考其实可以放很大的心,而把主要精力集中于综合应用的备考当中去。
此外,有一部分内容因为容易在“教学策略”中出题,所以不易在常识中出题,包括班级管理、课外活动、学生心理健康等。这一部分虽然不需要可以去记忆,但理解确是必不可少的。关于教学策略的分析笔者会另文论述,故此处不再讨论。
通过对以上考题的分析,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对于常识中教综知识的备考,再也不能以背诵来应对了,当把关注重点从“所然”转移到“所以然”上。特别是针对于并无教育学或心理学背景的考生们,仅仅去把希望压在备考书籍上是不够的,还需要对这一门学科有更为深入的关注。当然也不是让大家去看那些大部头的专业教材,那样显得没有必要。在备考时,当面对到不理解的知识点时,切不可不求甚解,一定要通过查阅网络和询问他人的方式进行攻克。
其实有一个地方值得大家感到高兴。就是新的考试方式对考生们记忆精细化的要求大程度地降低了。以往以大量选择题考试的形式很令同学们痛苦的地方在于其出题点显得无处不在。即使把书看的很懂,依然难以避免有涉及不到的点。特别是对于多选题,一直是令人感到烦人的存在。新形式下,教综的考试量变得很少,限制于常识判断中有限的教育综合知识而已。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对教综的重视程度下降,而是更主要在综合能力应用中加以考察,因此切不可掉以轻心。
(编辑:huangxiaoq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