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不能突击(比如本应该学习新知识却进行考试)这不利于学生学习,其做法依赖的是( )。
A.准备律 B.练习律
C.效果法 D.条件反射
2.学习新信息对已有信息的抑制作用叫( )。
A.前摄作用 B.后摄作用
C.消退抑制 D.条件反射
3.在思想感情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近是( )。
A.模仿 B.从众
C.服从 D.认同
4.受先前活动影响而产生的特殊准备状态为( )。
A.原型启发 B.功能固着
C.负向迁移 D.定势影响
5.《学记》提出,“道而弗牵”,表明教学的原则是( )。
A.直观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
6.国家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各部门学科课程目标应包含( )。
A.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B.认知、情感、意志
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D.认知、情感、动作技能
7.提出教育性教学原则的著名教育家( )。
A.杜威 B.马卡连柯
C.凯洛夫 D.赫尔巴特
8.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
A.传授知识、教给学习方法 B.严格要求学生
C.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 D.教学要民主
9.教师以一种能够实现的强烈信心期待学生,学生就会答应她的期望,这种现象称为( )。
A.艾宾浩斯效应 B.斯皮尔曼效应
C.皮格马利翁效应 D.维果斯基效应
10.教育与生产劳动力相脱离的社会是( )。
A.原始社会和奴隶制社会 B.奴隶制社会和封建社会
C.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参考答案】
1.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桑代克的学习规律。桑代克提出学习的尝试—错误说,基于他的实验提出了学习的三条基本规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率。准备律是指在试误过程中,当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时,事前有一种准备状态,这种准备状态实现则感到满意,否则烦恼;反之,当这一联结不准备实现时,实现则感到烦恼。也就是说,学习者在进入某种情境时所具有的预备性反应倾向会影响到某种反应的学习。基于准备率的学习规律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能“突袭”。故本题选A。
2.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后摄抑制的概念。后摄抑制也称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巩固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故本题选B。
3.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品德形成的阶段。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其中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等特点。故本题选D。
4.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定势的概念。思维定势有时也称定势,是指由先前的活动所形成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通常表现为以最熟悉的方式做出反应或者解决问题。定势在问题解决中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故本题选D。
5.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启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中,《学记》提出“道而弗牵”的意思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而不是牵着学生走。“道而弗牵”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故本题选C。
6.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课改下的三维教学目标。国家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各部门学科课程目标应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目标。故本题选C。
7.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赫尔巴特提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提出了教学的教育性原则。他认为在教学中,既没有“无教学的教育”,也没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故本题选D。
8.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教学具有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思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故本题选C。
9.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期望效应。教师期望效应也叫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留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故本题选C。
10.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社会教育的特点。教育与生产劳动力相脱离的社会是古代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包含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故本题选B。
(编辑:luxiany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