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写文章时,为了使自己的观点、论点更有说服力,更能让读者接受,常会通过举例子来进行论证或解释。换言之,举例论证作为一种论证方法,常出现在文章中,甚至出现在公务员、事业单位言语题的文段中。
从举例的形式来看,主要包括两种。一是显性例子,即通过举例论证的典型标志词来引导例子内容,常见的标志词有:比如、例如、譬如、以……为例、……就是例证等,这些标志词在文段一出现,明确它们引导举例论证,为了提高做题效率,后文例子的内容直接不看(除非主旨句看不懂或选不出答案)。二是隐性例子,即文段没有出现明显的举例论证标志词,这类例子主要包括数据、年份、人名、地名等等。需要提醒一下,这里的年份、人名、地名不要局限于字面意思,年份可以是具体的某年,也可以是朝代、历史事件、节日等内容;而人名可以是具体的某个人,如袁隆平、柏拉图,亦可以是一些人、某些人、一些村民这样的表述;地名可以是具体的地点、城市、国名,也可以是一些地区、某些地方这样的表述。总体来说,显性例子的标志词很明显,看见时可不读例子内容。而隐性例子是一个难点,也是多数同学容易混淆甚至丢分的地方,请注意!并非文段一出现人名、年份、地名就一定是例子,需要结合文意去判定。如何判定?简单来说,看年份、人名、地名有没有作为论据去论证论点,若是论证的作用,那它们就是例子;若没有去论证,那它们不是例子。简言之,就看谁论证谁,被论证的是重点。
为了更好的理解举例论证的知识点,应用到解题之中,笔者举出以下两例:
【例1】肉食悖论指的是,一些人喜欢吃肉,但不能联想到提供肉的动物死去的场景。研究者发现,人们通过一种被称为“语言伪装”的方法,让有感觉的生灵与潜在的食物来源之间的关联变得更模糊,以此来消除这种认知失调。例如,我们提到肉时不直接说动物的名称,英语里把猪肉叫做pork,牛肉叫做beef或者叫做培根什么的。而18世纪的日本,由于当时的幕府禁止人们吃兽肉,偷吃肉的人以植物名称代替肉类,把马肉称为樱肉,把鹿肉称为红叶,把野猪肉称为牡丹。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A.“语言伪装”是人类自欺欺人的表现
B.日本人对植物的热爱超过动物
C.文化因素是消解肉食悖论的关键
D.“语言伪装”有助于克服认知失调
【答案】D
【解析】根据提问方式可知此题是主旨概括题。首句介绍肉食悖论的内容,亦即提出问题;第二句提出对策“语言伪装”,用此对策去解决认知失调(即肉食悖论);后文通过“例如”和年份、国名引出例子,直接不读。文段属于“分总分”结构,第二句是主旨句,同义替换即选到D项。A项提到“语言伪装”的对策,但没有体现对策去解决问题,偏离重点;B项对应例子,不是重点;C项表述错误,消解肉食悖论的关键是语言伪装而不是文化因素。
【例2】在市场经济下,明星书画走向市场是很自然的现象,出现“天价”也很正常,毕竟有需求就有市场。问题的关键是,抱什么样的心态去收藏它。如果想以此来收藏传家、保值增值,那这种投资的风险是显而易见的。毕竟这类书画收藏,虽有一定的社会价值,但原则上不宜久藏,也就难以长久流传。书画收藏是一门复杂的学问,不仅要考虑作者的名气,影响力、技法、意境、学术思想,还要考虑作品的题材、品相、尺幅、存世量等诸多因素,更与收藏者的财力、眼力、魄力息息相关。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明星书画不具有收藏价值
B.书画收藏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C.对于艺术品来说有需求就有市场
D.“天价”明星书画的出现无可厚非
【答案】A
【解析】意图判断题,需要先找到主旨句。前四句核心内容是明星书画不宜久藏,难以流传。尾句提到书画收藏需要考虑多种因素。文段梳理完毕,但学生开始纠结了,到底是分总还是总分?学生容易把前文“明星书画”当成例子,认为明星书画是论证尾句的,从而错选B项。到底哪部分是例子,前文有强调过,就看谁论证谁,被论证的内容就是重点。回归此题,若用尾句去论证前文明星书画不宜收藏,论证充分很恰当;但若是明星书画不宜收藏去论证尾句,则论证很不充分,因为前文只提到明星书画不宜收藏,难流传的一个方面,得不出尾句书画收藏考虑诸多因素的多方面内容。因此文段属于“总分”结构,而A项是对主旨的同义替换。其它选项都不是重点。
通过以上两例,笔者已将举例论证的主要知识讲授完毕,希望同学们能多找类似的题目来加强练习,消化相应的内容,把这种技法灵活运用到解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