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几年的考情来看,意图判断题无论是题量还是难度都在逐年上升,因此,考生在备考时对该题型一定要充分关注。意图判断题在设问上通常表现为“这段文字意在说明……”、“这段文字想说明……”,也就是问作者写作的意图和目的。很多考生认为作者的意图和目的一定是隐含在文字当中,而不会直截了当的表现出来,其实不然。作者的意图可能没有直接在文字当中表现出来,即让考生去揣摩作者的言外之意,但有的时候,作者也可能在文字当中表现出了写作的意图和目的,这时考生需要寻找的往往是言内之意。那么何时揣摩言外之意,何时寻找言内之意呢?事实上,无论是言外之意还是言内之意,都是在文段主旨的基础上进行的引申或贴近,因此,在解答意图判断题的时候,考生只需注意提取文段的主旨,然后结合选项进行辨别即可。
第一步:提取主旨。即按照主旨概括题的解题方法找出或概括文段的主题句。
第二步:结合选项进行判断。观察文段设置的四个选项,如果有明显的意图类选项,判断此意图项是否是在主旨的基础上进行的引申或扩大,如果是,当选。
例一.美国著名学者伊顿曾预言:“我们深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国家的最高经济利益,将主要取决于我们同胞的创造才智,而不取决于自然资源。”伊顿的预言在今天已经变为现实。金融危机、能源和矿产资源价格急剧上涨,世界经济滞涨风险苗头显现,国民的创新能力得到许多国家前所未有的重视。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人力资源将在经济增长中发挥越来越多的作用
B.自然资源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将逐步降低
C.国家要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国民的创造能力
D.国民素质的高低将决定国家未来发展的方向
解析:文段通过对伊顿预言得以验证的事实来说明国民创造能力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即文段的主旨是“国民创造能力对于国家发展至关重要”。观察选项,C项是明显的意图项,且该项是在主旨基础上的合理引申,故本题选C。
例二.城市好比一个巨大的海绵,劳动力就像城乡之间流动的水,当经济处于上行期,经济扩张会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当经济处于下行期,经济衰退又将这些劳动力挤回了农村。正是中国城乡二元结构所引发的海绵效应,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发挥着就业缓冲器的作用。但这种海绵效应是不可持续的,因为中国的一个基本国情就是农业剩余劳动力要向城市进行转移。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经济衰退影响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B.城乡二元结构减弱了经济衰退的影响
C.不能过分依赖海绵效应的就业缓冲作用
D.农村劳动力不应成为经济衰退中的牺牲品
解析:首先,提取文段的主旨。文段强调的重点在于转折关联词“但”之后的内容,即文段的主旨是“海绵效用的就业缓冲器作用是不可持续的”。观察选项,C选项是意图类选项,且该项是在主旨基础上进行的合理引申,故本题选C。
第三步:如果文段没有明显的意图项,或者意图项错误,选择主旨类的选项即可。
例一.毫无疑问,电视节目主持人是当今社会颇具影响力的人群之一。借助大众传媒的影响,主持人成为公众人物。他们的角色因此不同于普通人,而是集社会角色、媒介角色及个人角色于一体的特殊角色。选择了这一职业,不仅仅意味着选择了鲜花和掌声,财富和荣耀,更意味着选择了媒体和社会必然赋予他们的责任。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大众传媒的发展使主持人具备特殊的影响力
B.主持人作为公众人物发挥着特殊的社会作用
C.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主持人所应肩负的责任
D.主持人应借助传媒的影响扩大其社会影响力
解析:首先,提取文段的主旨,文段的重点在递进关联词“更”之后,即文段的主旨是“主持人职业的特殊性使其肩负一定的社会责任”。观察选项,D选项意图类选项,但结合文段主旨考察,该选项不是在主旨基础上进行的合理引申,排除。而C选项明显是对文段主旨的贴近,当选。
例二.随着“谁主张、谁举证”这一司法原则的强化,能否搜集到有力的证据,成为民事诉讼胜败的关键。目前,虽然人们的调查取证意识增强了,但搜集、保存和运用证据的能力还较弱,许多当事人往往只好委托律师或其他人员进行调查取证,因此民事类调查取证的需求越来越大。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民事诉讼中调查取证的主要途径
B.民事诉讼调查取证需求增大的原因
C.当事人取证意识与取证能力之间的差距
D.搜集证据成为诉讼胜败关键的法律因素
解析:首先提取文段的主旨,文段的重点在于“因此”一句,前面都是对此句的解释,即文段的主旨是“论述民事类调查取证的需求越来越大的原因”。观察选
(编辑:贵州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