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在我国古代,检验检疫手段总体上比较落后。为了防止出售者利用消费者不知情进行欺骗,唐朝规定马牛驼骡驴等交易必须立市券,并实行“三日听悔”制度。即三天内,买方发现马牛驼骡驴有病,卖方要无条件接受退货,否则就得受到鞭杖40下。当然,买方同样不可欺诈。如果出现不诚信,把无病说成有病,也要受到同样的处罚。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A.我国古代检验检疫的手段
B.唐朝设立市劵的重要性
C.唐朝防止买卖欺骗的方式
D.“三日听悔”制度对买方的限制
36.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主旨概括。文段先引出“我国古代检验检疫手段落后”这一信息,然后通过“为了……必须……”引出观点,接下来用“即”进行论证,最后通过“当然”进行补充说明。文段重点是“为了……必须……”引出的观点,即为防止欺骗行为出现,唐朝设立了市劵和“三日听悔”制度。因此,选择C选项。
37.不可否认,考试成绩可以客观反映学生某个阶段的学习情况,但应该看到,每个人的能力千差万别,仅凭分数这把尺子是难以客观全面评价一个学生的。显而易见,唯分数论评价学生的做法,已然违背了科学教育观,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事实上,提倡了多年的素质教育之所以难以成长壮大,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唯分数论没有真正寿终正寝。取消考试成绩公开排名,无疑是铲除唯分数论滋生土壤的有效突破口。尽管此举不是一劳永逸的根本办法,但它至少能对根治唯分数论的应试教育观起到“吹皱一池春水”的积极作用,其意义自不待言。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素质教育应因人而异,注重学生差异
B.“唯分数论”是素质教育推行的瓶颈
C.“唯分数论”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
D.推行素质教育的关键是破除成绩公开排名
37.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意图判断。文段先通过“但”指出“仅凭分数是无法全面评价一个学生的”,并谈了“唯分数论的危害”。接着通过“事实上”重申了“素质教育难以成长依然是唯分数论的结果”这一信息。接着给出对策,即“取消成绩公开排名”可“铲除唯分数论”。最后讲了这一方法的意义。文段重点在文中的对策,即“取消成绩排名”这一信息上。因此,选择D选项。
38.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文人”和“民间”,一个是阳春白雪的“雅”文化,一个是下里巴人的“俗”文化。千百年来,它们在各自的群体中繁衍进化,相互交织却互无侵扰。但探寻到它们各自生成的根基就会发现,其精神的价值取向完全一致,就像人体中的动与静两组血脉,性质不同,但归属一致,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生命。
这段文字主要讲的是“文人”与“民间”这两种传统文化:
A.异曲同工 B.差异悬殊
C.缺一不可 D.一脉相连
38.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主旨概括。文段先介绍了“文人”与“民间”两种传统文化的特点——“雅”和“俗”,并指出两者相互交织但互无侵扰。接着通过“但”指出两种文化的根基是一致的。文段重点是“两种文化的根基一致”,即一脉相连。因此,选择D选项。
39.厄尔尼诺事件是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的结果。地球表面由71%的海洋和29%的陆地组成,海水表面温度的变化,可能会使大气环流发生变化。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后,会通过热带海—气相互作用等,影响全球天气和气候。受2014/2016年超强厄尔尼诺事件的影响,2016年我国有近80%的区域年降水量比常年偏多,有67%的区域降水量多于2015年,特别是我国北方和西部干旱、半干旱区域2016年降水偏多,有利于陆地植被生长。北方大部地区初春气温偏高、回暖早,初秋气温偏高、降温迟,无霜期增加,植被生长期延长,热量条件也十分有利植被生长。
关于厄尔尼诺事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海洋作用密切相关 B.对全球气候影响恶劣
C.有利于我国植被的生长 D.可以增加区域年降水量
39. 【答案】B
【解析】本题是选非题,考查细节理解。观察选项,对应原文。A项对应第一句和第二句,符合文意。B项对应第三句“影响全球气候”,且根据后文对我们的影响,看不出“气候影响恶劣”这一信息,不符合文意。C项和D项对应后面两句,符合文意。因此,选择B选项。
40.意境的创造是中国艺术的独有特征,也是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一种呈现方式,它体现在中国古代文人的写意语言之中。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决定了文人艺术将写意作为中国艺术的最高表达,这与西方艺术的写实性形成对照。中国人文精神形成于儒家的礼乐教化,又将道家的“天人合一”当作实现修为、存养心性的目的。逐渐地,“意”“韵”“神”“平淡”“简约”等就与艺术联系起来,并被确定为文人艺术精神与形式的原则。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文艺艺术精神体现在文人的写意语言中
B.意境创造是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呈现
C.中国人文精神糅合了儒道文化
D.艺术意境的创造是通过写意语言体现的
40.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主旨概括。文段先讲了“意境创造是中国传统文人精神的呈现,体现在写意语言里”。然后讲了“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与写意”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儒道两家的写意语言与中国人文精神的关系”进行论证。文段主要讲的是“文人精神”与“写意语言”的关系,只有A项符合。因此,选择A选项。
41.多年来,关于长城及其历史的研究,中外学者已有许多重要的成果。论者或从欧亚大陆上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之间资源争夺的宏观视角,或从中原王朝为“御边”而大兴土木及其后果的角度,或从讨论长城及其配套设施的营建出发,多有新见。历代也有不少诗文对死于长城修建之役的普通人表示同情,对统治者因修长城而滥用民力进行鞭挞。但是,对于长城两边的普通人怎么想,怎么做,他们对长城怎么看,关注甚少。这可能是因为材料的局限,但我认为更主要的原因在于人们更多地从国家和统治者的立场去看长城,而真正在这里世代生活的农民、士兵、牧人们却被遗忘或漠视了。
这段文字作者想表达的是:
A.长城历史研究忽略了对普通人的关注
B.长城历史研究应凸显对普通人的怜悯
C.长城历史研究的视角应多样化
D.长城历史研究不应聚焦在上层阶级
41.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意图判断。文段先讲了“长城历史研究的成果”,并进行了详细介绍,接着讲了“历代诗文对修建长城的普通人的同情”。而后通过“但是”指出“这些研究对长城两边的普通人关注甚少”,并给出了原因。文段重点是“但是”之后的内容。因此,选择A选项。
42.古老的经典不是古董,它有强大的生命力,对于每一个时代来说,它都是鲜活的。但是必须承认,由于内容的深奥和文字的障碍,今天的大多数读者难以读懂这些经典,为此,我们应该找到一条走近经典的路径,打通古今,让经典的活水浸润今人的心田。《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正是一条引读者走近经典的路径,也是搭建在传统典籍与大众之间的桥梁。
承接上述文字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的特点
B.《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的推广
C.让读者读懂经典、走进经典的路径
D.《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的作用
42.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下文推断。文段后半部分介绍了当今读者面对经典的问题,最后给出了解决方法,即《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因此接下来应围绕这一话题进行陈述,排除C项。D项“作用”最后一句已提及,排除。文段前面讲了“读者很难读懂经典”,后文的解决方法是“《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可以让读者走进”,所以文段应讲“它是如何让读者走进的”,即它有哪些特点,而“推广”应在“特点”之后讲述,排除B项。因此,选择A选项。
43.2017年,艺术门类各类型作品形成多样发展的态势。电影产业一个可喜的变化是转型升级,向质量型的良性发展阶段迈进。国产警匪片将类型叙事与本土现实相结合的创作实践引人瞩目,《追凶者也》《暴雪将至》等质量上乘的影片集体涌现。电影产业转型升级的另一个鲜明例证便是艺术电影创作与发行机制的不断健全。随着2016年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的成立,中国电影院线开始尝试具有针对性的细化分众策略,取得了良好成效。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艺术类作品发展态势多样
B.电影产业的质量转型比较成功
C.细化分众策略成效显著
D.电影产业转型升级的特点
43.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意图判断。文段先介绍了“艺术类作品发展态势”这一背景。然后指出“电影产业转型升级在质量上取得良性发展”,并进行举例。接着又谈了“转型升级”的另一个方面,即“创作与发行机制的健全”,并拿“细化分众策略”进行论证。文段重点讲的是“电影产业升级在质量和机制上都进行了突破”。因此,选择D选项。
44.克隆猴这一重大成功得益于中国在科研方面的优势,那就是跟踪、模仿和利用后发优势以及技术优势实现超越。克隆技术发展了20年,灵长类动物的体细胞克隆一直进展不顺利。中国科学家通过持续努力和技术攻关突破了细胞遗传物质植入、分离、被植入的卵细胞的遗传机制启动等重大难题,不能不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突破。但还不能像率先提出克隆理论或者将皮肤细胞分离为多能干细胞那样被称为划时代的科学成果,因为其中没有体现出足够的原创思想。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后发优势是实现克隆猴的主要原因
B.克隆猴体现了中国科研技术的优势
C.原创思想在科研领域必不可少
D.克隆猴在科研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44.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细节理解。观察选项,对比原文。A项对应第一句“利用后发优势和技术优势”,但未提及“后发优势”是“主要原因”,不符合文意。B项对应前三句,符合文意。C项对应最后一句,文中只讲了“因为没有原创思想,所以不能被称为划时代的成果”,但并未说“原创思想必不可少”,不符合文意。D项对应最后一句,文中说的是“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不符合文意。因此,选择B选项。
45.当光线照射一个物体时,一些光会从物体表面散射回来,但如果物体移动速度够快,且光线够强,就会发生奇怪的事情。例如,电子会剧烈摇晃,速度放慢,因为它们辐射出了太多能量,这一过程被称为“辐射反应”。科学家认为,这种反应出现在黑洞和类星体等物体周围,因此,能在实验室展示光让电子速度减慢的辐射反应,将揭示超越经典物理的动力学,并暗示量子效应的存在,有助于科学家更好地理解宇宙内某些最极端环境中发生的现象以及量子电动力学。
关于这段文字,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光线足够强就会产生“辐射反应”
B.电子速度放慢是发生“辐射反应”的信号
C.只要满足条件,任何物体都会产生“辐射反应”
D.“辐射反应”可以解释宇宙极端现象的发生
45.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细节理解。观察选项,对应原文。A项对应第一句“物体移动速度够快,且光线够强”,这里说的是“应满足两个条件”,A项只提到了其中一个,不符合文意。B项对应第二句,符合文意。C项对应第三句“出现在黑洞和类星体等物体周围”,并不是所有物体都会产生,属于扩大概念,不符合文意。D项对应最后一句“更好理解……”,而不是“解释”,偷换概念,不符合文意。因此,选择B选项。
46.游记写作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传统,上起六朝《兰亭集序》《洛阳伽蓝记》,下至明清《徐霞客游记》《登泰山记》,都是国人熟悉的经典作品。在古人的精神世界里,游记大抵不离山水之念及隐逸之思。进入20世纪尤其是现代白话文流行后,游记开始突破古代游侠、游仙式单一写作格局,呈现出比过去复杂多面的书写特征。今天,游记已不仅仅是一种文学体裁,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普遍的记录与分享形式。
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
A.过去的游记写作格局不够高远
B.今天的游记写作方式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C.游记写作的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
D.过去的游记写作内容过于单一,远离生活
46.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主旨概括。文段先指出“游记写作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并详细介绍了古人游记写作的内容。接着介绍了20世纪后游记写作格局已经多元化。最后讲了今天的游记写作更加丰富。文段主要介绍了游记写作的发展过程,现在比过去有了很大改变。对比选项,C项符合文意。A项“格局不够高远”、B项“时代发展的产物”和D项“远离生活”文中均未提及,排除。因此,选择C选项。
47.19世纪伴随民族国家兴起而产生的专业史学为民族国家疆界内多样化的民众提供了一种共同经历和集体记忆,塑造了统一的民族认同。因此,民族国家成为专业史学天然的研究单位。正因如此,民族国家史学自兴起后在历史研究的诸多范式中便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并长达一个世纪之久。冷战结束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类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以民族国家为中心的史学范式也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全球史、跨国史等一些新的史学研究范式方兴未艾。
承接上述文字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新史学研究范式的内容和特点
B.新史学研究范式的发展前景
C.民族国家史学开始走向没落
D.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史学挑战
47.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下文推断。阅读文段,判断文段话题落脚点。文段先介绍了“19世纪民族国家史学主导历史研究的原因”,接着介绍了“冷战后新的史学研究范式开始兴起”。文段话题落脚在“新的史学研究范式”上,排除C项和D项。既然提到了一种“新的研究范式”,接下来应该先介绍其基本内容,然而才会谈到其“发展前景”。所以,A项衔接上文更加紧密。因此,选择A选项。
48.①没有诗词基础的人根本玩不转它,所以这种酒令也成了文人墨客们的最爱
②最基本的飞花令诗句中必须含有“花”字,而且对“花”字出现的位置同样有着严格的要求
③不过,它比“五魁首,六六六”之类的民间酒令高难多了
④《中国诗词大会》落幕,“飞花令”也在网上成了热搜词
⑤“飞花令”本是中国古代一种喝酒时用来罚酒助兴的酒令
⑥追根溯源,“飞花”一词出自唐代诗人韩翃《寒食》诗中“春城无处不飞花”一句
将以上几个句子进行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A.⑥②⑤①③④ B.④⑤③①⑥②
C.③①④⑥②⑤ D.⑤③④①②⑥
48.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语句排序。观察选项,确定首句。③开头出现转折词“不过”,前面应有内容,不宜作首句,排除C项。④⑤⑥单独来看,都可作首句,但选项间对比可知,④是引出“飞花令”这一话题,⑤详细论述“飞花令”,⑥中有“追根溯源”,说明其是来描述“飞花令的来源”的,因此,⑤⑥都应在④之后,所以④为首句。验证B项,语句连贯。因此,选择B选项。
49.①处于西亚的乌弋山离,悬泉汉简记载了敦煌传置为其使者提供传车的情况
②敦煌设有传置机构,为西域来汉的国王、贵人、使者提供饮食传车住宿,悬泉置出土的汉简对此有忠实记录
③由于敦煌是西域进入汉朝的第一个郡治,也是汉王朝接受西方文化的要冲之地
④从简牍文书来看,这种中西之间的使团交往颇为频繁,规模不一,是汉代中西文明交流的主要形式
⑤从西方文明向东传播的状态来看,敦煌所处的地位非常重要
⑥从敦煌悬泉汉简的记载来看,西域重要国家如车师、孤胡,都有与汉朝往来的记载
将以上几个句子进行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A.③②⑥⑤①④ B.⑤③⑥②①④
C.④①⑥②③⑤ D.⑤②①③⑥④
49.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语句排序。观察选项,确定首句。③中有关联词“由于”,且谈论的是“敦煌在西域与汉文化交流中的地位”,结合⑤可知,③应是“原因论证”,不宜作首句,应在⑤之后,排除A项。④中有“这种……使团交往”,说明前文提到过“使团交往”,不宜作首句,排除C项。再看⑤后跟③还是②,⑤说的是“敦煌地位重要”,③是对⑤的论证,②说的是“敦煌传置机构的作用”,②的话题不能衔接⑤,不宜紧跟⑤之后,排除D项。因此,选择B选项。
50.临摹经典碑帖是学习书法的基本途径,也是提高书法艺术水平的不二法门。因此,如何在“临摹”上为读者提供更大的便利则至关重要。临摹的前提是找到范本。在过去,得到一部碑帖很不容易,因此人们的眼界有限,只能见到什么学什么。现在的读者所面临的是无所适从的选择烦恼。一些民间乱写乱刻的墓志、造像慢慢被人们发掘出来,被有些人奉为圭臬,以丑为美,误入歧途而不自知。基于此,碑帖的经典性便举足轻重。所谓经典,就是具有典型的审美价值,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代表性、永恒性乃至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这段文字意在表明:
A.提高书法水平必须临摹经典碑帖
B.过去临摹碑帖不可能提高书法水平
C.当时市场上的碑帖鱼龙混杂、名不副实
D.临摹碑帖,经典范本的选择非常重要
50.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意图判断。文段先指出临摹经典碑帖很重要,接着以“因此”指出如何为读者提供“临摹”的便利,即找到范本。随后论述了目前读者临摹的范本所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基于此”指出“碑帖的经典性很重要”,最后通过“所谓”指出“何为经典”。文段重点在开头“因此”之后和结尾“基于此”之后的内容,其都在谈“经典范本的选择对读者很重要”。因此,选择D选项。
51.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与其他书写材料相比,纸的表面平滑,洁白受墨,还可染色;幅面宽大,容字较多,又便于裁剪,做成各种型制;柔软耐折,可任意舒卷,便于携带与存放;寿命长,易于保存;造纸原料易寻,价格低廉;用途广泛,既可作书写、印刷之用,又可用作包装材料等。________________。
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造纸术在发明之后,开始向外传播到世界各地
B.东汉,蔡伦进行技术革新,生产出质量更好的麻纸
C.中国人发明的造纸术促进了自身文化、教育和科技的发展
D.这些无可比拟的优点,使得纸经久不衰,为世人所钟情
51.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语句填空。横线在句尾,起总结全文的作用。前文主要讲了纸相比其他书写材料的优点,所以接下来应对这些优点进行总结。对比选项,只有D项提到了“优点”这一话题。因此,选择D选项。
52.“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推进城市安全发展,应刷新传统的管理理念。有学者认为,城市公共安全应尽快从“应急管理”升级到“全面管理”。没有健全的应急管理机制,一遇突发的公共安全事件就会手忙脚乱,左支右绌。但是,仅擅长应急管理还不够,更应该在全面管理上做足文章。如对重点人员密集场所、安全风险较高的大型群众性活动,尽早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建立大客流监测预警和应急管控处置机制,将可能出现的问题萌芽消弭于无形之中,这在科技创新时代并不难做到。
这段文字主要想强调的是:
A.城市公共安全应健全应急管理机制
B.应急管理机制和“全面管理”的区别
C.“全面管理”符合现代城市安全的发展理念
D.传统的城市安全管理理念已经不合时宜
52.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意图判断。文段先通过引用提出“推进城市安全发展,应刷新传统的管理理念”。接着通过“学者认为”具体指出“新的管理理念是什么”,即“全面管理”。接着通过“但是”将“全面管理”与“应急管理”进行比较,没有“应急管理”不行,没有“全面管理”更不行,来突出“全面管理”的重要性。最后通过“如……”进行举例论证。文段重点是“学者认为”之后的观点,主要谈的是“全面管理很重要”。因此,选择C选项。
53.吃元宵、赏花灯、舞狮子、猜灯谜、放焰火……始于2000多年前秦朝的元宵节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彩灯文化,“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而“国家名片”邮票,则将这一文化元素——元宵节彩灯稳稳地定格在历史的册页上。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一项是:
A.中国彩灯文化的元素 B.元宵文化的来历
C.元宵文化元素的内涵 D.邮票上的元宵文化
53.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标题选择。文段先通过“吃元宵等”引出了“中国彩灯文化”这一话题,并引用诗句进行论证。接着通过“而”和“这一文化元素”将话题引向“‘国家名片’邮票”上,论述了“‘国家名片’邮票与元宵彩灯文化的关系”。文段重点是“而”之后的内容,对比选项,D项是对文段重点的同义替换。因此,选择D选项。
54.历史的走向往往并不按统治者的意愿,而是按普通人的普通需求前行。在明朝的大部分时间里,因为惧怕蒙古的通商要求,统治者不惜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修筑长城,却导致长城沿线出现了许多新的机会。我们知道,明朝的商人可以通过向边塞输送粮食或于边塞屯垦,获得买卖食盐的凭据;修造和驻守长城引发了大量的物料需求;石匠、铁匠、砖瓦匠等手艺人有了更多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以军人及其家属为基础的聚落在长城以内逐渐扩展。人口的增加催生了新的堡城。同时,沿边的农业也获得了发展。
这段文字意在表明:
A.修筑长城带来了可观的商业前景
B.普通人的需求往往引领着历史的走向
C.修筑长城催生了沿边城市和农业的发展
D.修筑长城打破了统治者最初的政治意愿
54.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意图判断。文段先通过“并不……而是……”指出“历史走向往往按照普通人的需求前行”。然后拿“明朝修筑长城本意是惧怕蒙古,却产生了意料之外的结果”进行举例论证,讲了修筑长城为商人、手艺人带来了机会,产生了堡城,发展了沿边的农业。文段重点是第一句,对比选项,B项符合文意。因此,选择B选项。
55.对高校智库建设方向与方式存在两种误读:或把“高校建设智库”等同于“高校变成智库”,或将“高校智库机构”与高校中教学科研等其他部分割裂看待。前者将智库母体与智库机构混为一谈,夸大了智库功能在高校整体使命中所占比重;后者为智库机构设置了“孤岛化生存”的语境,所以生出“一小批人拼命干,其他人袖手看”的尴尬与隔阂。实际上,智库既不可能“吞没”大学的其他属性,也无法脱离高校教学科研与整体环境而健康生存。
对文段中“孤岛化生存”理解准确地一项是:
A.“高校智库机构”占高校整体使命的比重降低
B.“高校智库机构”已丧失了主体性地位
C.“高校智库机构”与其他科研机构相割裂
D.“高校智库机构”“吞没”了大学的其他属性
55.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词句理解。首先找到“孤岛化生存”的位置,出现在第二句。分析其语境,发现前文出现了“后者”,即“将‘高校智库机构’与高校中教学科研等其他部分割裂看待”;后文出现了“所以”,结论的内容是“一小批人拼命干,其他人袖手看”。两部分内容都是对“孤岛化生存”的提示,根据这两部分的内容可知,其都是在说“‘高校智库机构’与其他科研机构相割裂”。因此,选择C选项。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