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国考即将来临,同学们一定会好奇,今年国考的命题方向会不会有变化?题型设置与以往是否有不同?备考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虽然说每年的考试命题在整体方向、测查能力上是基本一致的,但是,仔细观察近几年的考试题,就会发现一些细微的变化。因此,对近五年的申论试题进行分析,掌握试卷的命题特点,了解试题的命题趋势,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考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副省级与市地级的命题差异
1.难度不同
副省级与市地级相比,虽然在考试时间、材料字数以及题量上没有特别明显的差异,但是总体难度副省级会略大,比如在2021年的考题中,副省级在题型设置中,第三题出现了两问,虽然答题的字数没有增加,但是两个问题分别属于不同的题型,第一问是综合分析,第二问是应用文写作,再加上第一题的综合分析词语理解题和第四题的短评(应用文写作),相当于出现两道综合分析和两道应用文写作,这对于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相对会更加全面,难度相对更大。
2.主题不同
年份 |
考试级别 |
主题 |
领域 |
2017 |
副省级 |
城市水系建设 |
生态 |
市地级 |
城市水系建设 |
生态 |
2018 |
副省级 |
想象力的源泉 |
文化+社会 |
市地级 |
城乡一体化发展 |
文化+社会 |
2019 |
副省级 |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
文化+社会 |
市地级 |
与时俱进 |
文化+社会 |
2020 |
副省级 |
人才队伍建设 |
政治+社会 |
市地级 |
乡村治理 |
政治+生态 |
2021 |
副省级 |
用务实和理性推动改革 |
社会+政治 |
市地级 |
城乡治理现代化 |
社会+经济 |
我们可以在上表中发现,副省级和市地级在考试主题上有明显差异,以2020年为例,副省级主要考查了“人才队伍建设”,而市地级则考查了“乡村治理”。相对比而言,副省级以上国家机关负责制定国家的大政方针,在命题上更加宏观,而市地级国家机关更多负责执行各项政策,因此在考查的主题上更贴近基层,命题更加细致、微观。
3.能力侧重不同
考试大纲中对于考生能力的要求,副省级更加侧重“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能力”,而市地级更加侧重“贯彻执行能力”。因此,副省级的申论考试更加注重系统思维,更加宏观、注重战略。但是市地级的申论考试更加注重细节与执行,试题更多体现的是务实,考查考生能否提出具体措施。
二、国考申论的命题趋势
1.更加注重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2020年度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的表述进行了更新,主要测查从事公务员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特别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表述与以往年份相比,多出了“分析”这一项能力,所以,在未来考试的命题趋势中,会更加侧重综合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分析近几年的考题可以发现,2019年市地级考试出现两道综合分析题,2020年副省级和市地级都考查了之前多年未出现的“对策类题”,2021年副省和市地级的考查都同时出现了两道综合分析题。此外,在一些应用文的考查中,也结合了“对策”作为文章正文的主体要素。可见,未来的考试中,这样的类型题会考查得更多。下表列举了2019-2021年各题型的考查频率:
年份 |
级别 |
概括归纳 |
综合分析 |
解决问题 |
应用写作 |
文章写作 |
2019 |
副省级 |
1 |
1 |
|
2 |
1 |
市地级 |
1 |
2 |
|
1 |
1 |
2020 |
副省级 |
1 |
|
2 |
2 |
|
市地级 |
|
1 |
2 |
2 |
|
2021 |
副省级 |
1 |
2 |
|
2 |
1 |
市地级 |
2 |
|
1 |
1 |
1 |
2.概括多个要素
在往年的考试中,概括归纳题要求考生概括或者归纳的要素更多是单一的,一些题目中要求概括两个要素。但是,在2021年副省级考试的第二题中,要求考生“概括局区改革的背景、措施和成效”,出现了三种要素,且“背景”不属于明确的要素,需要考生结合材料对其进行翻译,才能概括得更加准确。在未来的命题趋势中,需要考生多关注这一类题,并且培养自己翻译要素的能力。
3.启示类对策题
常规的对策题在题干设问句的宾语中,会出现“对策、建议、措施”等词语。但是近两年的考题中,出现了启示类的对策题,比如2020年国考副省级考试的第二题,“M农场的案例为新时代青年创业提供了哪些启示”就属于此类型题,启示本质上是对策的衍生要素,包括经验和教训,考生需要在材料中找出启示后,再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转换为具体可行的对策。
4.更加注重应用写作能力
应用写作一直是国考申论考查的重点,尤其是在2020年度国考中,首次没有考查议论文写作,在副省和市地级的考试中,都出现了两道应用文写作题,最后一道题都考查了长篇应用文(800字以上),且应用文写作在整套试卷中的分值和字数占比相对较高,副省级的分值占比为55%,市地级的占比为50%。虽然2020年的考情相对特殊,但仍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考生足够重视。
三、考生的备考策略
考情分析是为考生备考提供相应的参照,而不是机械地套用考情分析,放弃对一些题目的练习,考生要做到的是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对于重点题型进行重点练习,着重于提高自己能力的弱项。考生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多观察、勤思考,看到的一些社会现象,都要去深度思考这一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影响,通过自己对于这些现象的分析,我们会对一些问题有更加深刻的见解。同时,也要多去阅读浏览网络上的相关信息,对于一些主流公众号当中的评论性文章(人民时评等可以进行阅读与学习。
此外,也需要考生去积累一些解决问题的常见维度,比如说我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用不同的主体(政府、企业、媒体、个人等)来当作自己的分析框架,也可以按照解决问题的一些常用维度(制度建设、监督管理、宣传教育等)来提出对策。这些分析框架的熟练使用,可以让我们在解决问题时,或者思路不是非常清晰时,能够有更多的解题选择。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了考情趋势、命题特点,再加上考生系统的学习,努力的付出,就一定会有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