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这两首诗描绘的虽然是不相同的夜景,但却流露了相同的心境
B.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两句诗同是杜甫的手笔
C.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这本是祝贺别人女儿出嫁的诗,后因“桃”“逃”同音,遂演化出“逃之夭夭”的成语
D. “乐道安贫音容宛在,因材施教手泽犹存。”这幅对联适用于哀挽恩师
来源:广州2007
考点:文学
答案:A
解析:A项这两首诗作者心境不同。第一首诗是王维的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写诗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第二首诗是周弼的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写诗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诗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因此,本题选择A项
拓展:759年岁末,杜甫一家辗转流浪到了成都,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找了一块荒地,盖了一所茅屋,总算暂时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有了一个栖身之所。茅屋的建造很不容易,事事都需要亲戚朋友的帮助。但茅屋建造得并不坚固,两年后的一个秋天,一场大风把茅草给卷走了。杜甫一家只好在风雨淋漓中度过了一个难堪的不眠之夜。此情此景,杜甫感慨万端,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不朽的诗篇。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当时安史之乱还未平定。其中的名句即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逃之夭夭是一个成语,原形容桃花茂盛艳丽,后表示逃跑得无影无踪
(编辑:贵州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