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之灾难教育,中小学教育的重要课题
【热点概述】
近日,河南持续遭遇大范围强降雨天气,郑州等地出现特大暴雨,多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的日雨量已突破有气象记录以来极值。目前,部队、武警官兵、民兵、公安消防等多支救援力量投入救援,抢险仍在紧张进行。身为家长、老师,面对灾难,我们应该为孩子补上灾难教育的重要一课。 教育以人的生命为逻辑起点,学校教育应该呵护生命,珍惜生命,激发生命潜能,弘扬生命价值。因此,灾难教育必须纳入中小学的教育教学体系,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主要内容】
一、灾难教育的主要内容
中小学要培育学生六大核心素养,包括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现有的学校学科课程主要遵从学科的逻辑和价值,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灾难教育则可以通过主题整合,对学生六大核心素养的培育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当前中小学灾难教育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生命理解教育。任何教育都只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手段,人的生命成长和发展才是教育的终极目的。台湾地区学者高震东先生认为,学生就是“学生活的知识,学生存的技能,学生命的意义”。灾难带给人的严重后果包括生命的死亡与伤害、物质条件的丧失与破坏、精神的折磨乃至崩溃......所有这些,都指向对人的生命的危害。人的生命是唯一的,人的生命至高无上。灾难教育要教育孩子们在灾难面前如何保全生命、如何呵护生命、如何延续生命。灾难教育必须让孩子们理解生命的价值、懂得生命的意义、维护生命的尊严、欣赏生命的绚丽、珍惜生命的美好。
(二)灾难常识教育。灾难教育要教给孩子们一些常见、易发灾难的基本知识,让孩子们认识灾难、了解灾难,才能有效预防和应对灾难。一是懂得灾难发生的表征,包括灾难的预兆(如地震前老鼠、蛇、黄鼠狼等动物疯狂逃窜)、灾难的表现(如洪灾冲垮房屋、洪灾可能淹死人命等)。二是知晓灾难发生的原因,利于防范灾难的发生。假如学生知道电起火的成因,则就会规范使用电器,从而避免了这类灾难的发生。三是掌握灾害发生的规律,可以遵循规律,避免灾害给自己造成危害。如山洪爆发,山洪是沿着山沟和河道等低洼路线奔驰,人必须迅速跑到位置高处。四是明确灾难发生的危害。趋利避害是人和动物都有的本性,了解灾难的危害,会让我们在灾难面前产生敬畏感,不会麻痹大意,而是采取科学应对的方法。
(三)防灾技能教育。很多时候,灾难的发生是我们很难预料更是无法改变的事实,我们在灾难面前能做到的就是如何正确地应对灾难的发生。灾难教育要加强对孩子们的有针对性的应对技能训练,使孩子们掌握应对灾难的正确方法,采取应对灾难的科学措施,具备在灾难中的求生意志和救助自己、救助他人的技能。要让孩子们掌握灾难的预防措施,增强灾难发生时的环境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自我救助能力等。
(四)防灾心理教育。灾难能够给人们带来严重的心理损伤和心理危害,更有甚者可以造成心理疾病,从而危害人的一生。因此,灾难教育要特别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使孩子们养成在灾难面前的正确的心理态度。总的来说,就是要求灾难来临时减少焦虑和恐惧,灾难过程中不绝望、不惊慌失措,灾难过后不过度悲观,仍然对生活坚定信心。特别是在孩子们经受灾难之后,针对孩子们失去亲人、身体残疾、财产损失等造成的心理伤害,需要安排专职心理健康教育人员,对孩子们进行科学的心理干预和心理辅导。学校要为灾后孩子们发泄悲观情绪提供渠道,要为孩子们确立积极心理情绪进行矫正和辅导。有的灾后心理疾病严重的孩子,需要安排专人对其进行长时期的心理治疗。
(五)灾难道德教育。灾难面前,人的本性暴露无遗。我们不必用道德来绑架某些受灾者,但我们仍然需要用道德正能量来引导每一个人的道德认知和具体行为。灾难教育必须要对孩子们进行爱的教育,因为爱而珍惜彼此的生命,因为爱身边具体的人而去救助灾难中的人。灾难教育应该包括责任感教育和纪律教育,孩子们在灾难面前要听从统一安排,遵守共同秩序,有大局意识。灾难教育应该包括集体主义教育和团结协作教育,教育孩子们齐心协力,共同应对灾难的打击和危害,增强战胜灾难的信心和力量。灾难教育要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奉献精神和大无畏精神,要培育孩子们责任担当这一核心素养。
二、灾难教育的实施策略
当前中小学灾难教育存在总体重视不够、缺乏系统规划、教育形式单一、重知识轻技能、学生防灾能力薄弱等问题,这与学校教育重视知识讲授和追求分数而轻视身体健康和生命价值的功利思想密切相关。为了增强中小学灾难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必须采取科学的实施策略。
(一)课程整合策略。目前中小学现有课程体系之外的主题教育名目繁多,各类“进校园”活动给学校师生造成了较重的工作和学习负担。灾难教育要避免给孩子们增加额外的学习压力和负担,必须走课程整合之路。一是要将灾难教育整合入学校的课程体系之中,与学校现有课程体系通盘考虑,整体规划,统一安排;二是要将灾难教育有机融入现有的学科课程之中,让孩子们在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灾难教育;三是要将灾难教育科学地整合进学校的校本课程体系中;四是可以将灾难教育融合到学校组织的各类社团活动及综合实践活动之中。
(二)情景体验策略。任何灾难的发生都有各具特点的具体场景,每个人在具体的灾难场景下,会获得酸甜苦辣的精神体验,会产生对生命的敬畏和求生的欲望。灾难场景和灾难体验会长时期留在我们心中,是增强防灾意识、产生应激行为的重要诱因。中小学灾难教育虽然绝大多数不可能在真实的灾难情景中进行,但可以借助于电影、电视、网络、多媒体技术,给孩子们提供身临其境的感受;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孩子们置身灾难之中,产生心理感受和行为体验;可以采取撰写灾难笔记或者日记的方式让孩子们设身处地地应付灾难发生。
(三)实践演练策略。防备和应对灾难的方法、技能,只有在孩子们反复的实践操作中,才能熟悉和掌握。2008年汶川地震,绵阳市桑枣中学2300名师生无一人伤亡,得益于叶志平校长坚持10多年长期组织全校师生进行地震应急演练。学校应该有针对性地举行一些灾难应急演练,诸如消防演习、地震演习、防化演习等,让孩子们在实践演练中掌握求生器具的使用,熟练救助工具的操作,牢记防灾操作步骤,遵守防灾纪律。演练要做到全员参与、随机发生、情境逼真、预案周密、持之以恒。
(四)因地制宜策略。应该结合各地自然环境、气候特点等因素开展有针对性的灾难教育。山区学校应该组织应对山洪的灾难教育;地震多发地带的学校应该多组织预防地震的灾难教育;沿海地区的学校要多组织应付台风的灾难教育;河湖地区的学校应该多组织应对洪灾的教育;核电站附近的学校必须组织应对核事故的灾难教育。
(五)因人而异策略。中小学灾难教育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灾难教育的内容、形式和要求应该略有不同,比如地震的防灾教育,小学生只需要懂得怎么逃生就行,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则还需要懂得地震的原理、预兆和特征等等。幼儿园的灾难教育应该侧重采取游戏的方式,小学阶段的灾难教育应侧重采取活动的方式;中学阶段的灾难教育则可以运用实践体验和知识传授等多种方式。灾后的心理治疗,更需要采取因人而异的有针对性的策略,注意保护个人隐私。2007年3月1日,国际减灾战略公布了一套名为“阻止灾难”的电子游戏,游戏的主要内容是在一个特定的地点拯救生命。该游戏分为三个难度等级,适合9到16岁的儿童参与,不同的难度等级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要求。
三、灾难教育的基本途径
2007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国办发[2007]9号)提出“提高中小学生面临突发安全事件自救自护的应变能力”。该文件虽没有明确提出“灾难教育”的概念,却将灾难教育的很多内容和要求囊括其中,如“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类事故”“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故”“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等。这说明从国家层面,已经将灾难教育整合到公共安全教育之中,作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各级各类学校应该贯彻落实国务院和教育部的指示精神,积极运用多种有效途径,切实抓好中小学生灾难教育。
(一)学科教学。现有的学科课程蕴涵着丰富的灾难教育资源。化学可以结合学科原理进行防核泄漏事故、防化学污染等的灾难教育;生物学科可以对孩子们进行防生物灾害如鼠疫、病毒疫情、禽流感等的教育;地理学科可以对孩子们进行防自然灾害如地震、泥石流、洪灾、风灾等的教育;历史学科可以展示历次世界大战对人们造成的巨大灾难,教育孩子们爱好和平,珍爱生命;语文教材中的某些故事可以让孩子们了解灾难中人们的科学举措、有效方法和不屈精神,如“大禹治水”的文学故事,体现了华夏祖先对洪灾的认知理解、对天地的敬畏之心、对生民的关爱和对生命的珍爱。
(二)校本课程。在规划、开发、实施校本课程的过程中,中小学可以将灾难教育纳入其中,特别是某些灾难多发地区的学校,更需要开发有针对性的灾难教育校本课程。如深圳大亚湾地区的学校,可以开设防核泄漏的校本课程;洞庭湖区周边的学校,可以开设防洪灾和防血吸虫病之类的校本课程。
(三)学生社团。学校社团是最能体现学生学习主动性、最能满足学生参与欲望和个性发展的学习组织形式。学校可以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开展与灾难教育有关的社团活动。组建学生消防社团,由学生承担部分消防教育任务,开展消防演练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消防任务;组建病毒防疫小分队,进行防疫宣传,制定防疫制度,规范防疫措施;组建科普社团,普及防灾知识,增强防灾能力。
(四)专题教育。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中小学可以灾难教育为主题,在这一天开展丰富多彩的专题教育活动,开设专题教育讲座,组织专题教育宣传,观看专题教育影视。学校也可以具体的灾难事故为内容开展专题教育,如防震专题教育、防化专题教育、防溺水专题教育等等。
(五)校外研学。2018年5月,全国首家综合性灾难体验中心在南京市江北新区试运营,该中心开创了“体验实操式”培训模式的先河,将应急装备认知与公共安全体验充分融合,让体验者在真实还原的场景中感受灾难现场,为中小学生在校外研学中接受灾难教育提供了极佳的场所。汶川地震博物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等均是非常好的灾难教育研学基地。许多教育行政部门建设的综合研学与实践基地,均将灾难教育作为重要课程。
(六)在线网络。网络为灾难教育提供了便捷及时的途径。一方面,我们可以借助网络,收集整理灾难教育的丰富多彩的资源,包括灾难知识、灾难故事、灾难场景、灾难视频、自救演示等等。另一方面,在面对突发灾难时,学校可以借助网络对孩子们进行即时性的灾难教育。
(七)家社配合。社会各界可以为中小学灾难教育提供很多帮助。消防部门可以走进学校,为孩子们进行消防演练,邀请孩子们参加演练过程;地震局可以为孩子们提供参观地震预报的场地,解释地震预报原理,讲解防震知识;卫生防疫工作者可以为孩子们进行防疫知识讲座。家长更应该具备生命安全意识和防灾减灾意识,掌握一些防灾的知识和技能,以身示范,参与孩子们的灾难教育活动。灾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在灾难面前的惊慌失措、愚昧无知和软弱无能。灾难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灾难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思维导图:
相关内容推荐:
(编辑:shizhi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