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法 B.锻炼法
C.陶冶法 D.榜样法
2.学生知识不是靠教师讲解,而是通过自己的新旧知识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建构,这属于( )。
A.联结学习理论 B.认知学习理论
C.信息加工理论 D.建构学习理论
3.下列关于性格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
B.性格更多地受到后天环境的影响
C.性格没有好坏之分
D.性格的生理机制是在后天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系统
4.用于选拔性和竞赛性活动的评价属于( )。
A.相对性评价 B.绝对性评价
C.个体内差异评价 D.形成性评价
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室,久而不闻其臭”反映的心理现象( )。
A.感觉后象 B.感觉适应
C.感觉对比 D.联觉
6.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认为,人格结构最基本的层次是( )。
A.本我 B.自我
C.超我 D.潜意识
7.“喜者见之则喜,忧者见之则忧”反映了( )。
A.激情具有爆发性 B.心境具有弥散性的特点
C.应激是一种适应性反映 D.心境具有微弱的特点
8.按皮亚杰的观点,儿童在( )完成“守恒”任务。
A.形式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感知运动阶段 D.具体运算阶段
9.根据教师成长阶段理论,当老师处于( )的阶段,他们开始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的不同需要。
A.教学前关注 C.关注教学情境
B.早期关注生存 D.关注学生
10.“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体现了( )的教育目的观。
A.教育无目的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榜样示范法是指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题干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为: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为人品德高尚、诚实、正直,用不着自我宣传,就自然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敬仰,体现了榜样示范法。故本题选D。
2.【答案】D
【解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建构性。故本题选D。
3.【答案】C
【解析】性格是指人的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人格特征。它是一种与社会密切相关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性格有好坏之分,气质没有。故本题选C。
4.【答案】A
【解析】相对性评价又称为常模参照性评价,依据学生个人的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中或常模中所处的位置来评价和决定成绩优劣。题干中,用于选拔性和竞赛性活动,因为相对评价可以评价对象在团体中所处的相对位置,属于相对性评价。故本题选A。
5.【答案】B
【解析】感觉适应是指相同的刺激物持续地作用于某一特定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可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引起感受性的降低。感觉适应有很多,常见的如嗅觉适应、味觉适应等。“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室,久而不闻其臭”描述的是嗅觉适应现象。故本题选B。
6.【答案】A
【解析】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的。其中,人格结构的最基本层次是本我。故本题选A。
7.【答案】B
【解析】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散性的心理状态。心境一经产生就不只表现在某一特定对象上,而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使人的整个心理活动都染上某种情绪色彩。题干中,“喜者见之则喜,忧者见之则忧”体现的就是心境具有弥散性的特点。故本题选B。
8.【答案】D
【解析】“守恒”概念的形成是认知发展到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故本题选D。
9.【答案】D
【解析】关注学生阶段的教师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根据学生的差异采取适当的教学,促进学生发展。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故本题选D。
10.【答案】B
【解析】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主张确定教育目的不应该从人的本性需要出发,应该从社会需要出发,社会需要是确定教育目的的唯一依据。 题干中,“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意为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治理民众,都把教育当作首要的事情,体现了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故本题选B。
(编辑:longyan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