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发生改变来适应新刺激的影响,属于( )。
A.顺应 B.图示
C.平衡 D.同化
2.最早提出“关键期”这一概念的是( )。
A.劳伦兹 B.埃里克森
C.皮亚杰 D.维果斯基
3.冬天上学某学生既怕寒冷而不愿起床,又怕因迟到而受到老师的批评,由此产生的冲突是(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4.“最近发展区”的含义是( )。
A.明天要达到的水平 B.经过努力可达到的水平
C.很快要达到的水平 D.永远达不到的水平
5.5岁的毛毛第一次参观海洋馆,当他看到玻璃展缸中的潜水员时,大声喊:“看消防员!”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毛毛的认知过程属于( )。
A.同化 B.顺应
C.平衡 D.组织
6.按照皮亚杰的观点,属于前运算阶段的特征是( )。
A.发现感知与动作间的关系
B.运用符号,尤其是语言,对客体进行内部表征
C.逻辑的掌握和理性思维的发展
D.抽象和假设推理的发展
7.下列智力与年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个体的智力在25岁以前是直线上升发展的 B.智力发展到25岁时达到最高峰
C.26~35岁智力保持高原水平 D.智力从35岁开始有下降趋势
8.目前在我国高中及部分小学、初中所开设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就其主要性质而言是一种(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经验课程
9.奥苏贝尔根据学习材料的复杂程度,将有意义学习分为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和( )。
A.符号学习 B.命题学习
C.类属学习 D.上位学习
10.班杜拉研究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替代经验 B.言语劝说
C.情绪唤醒 D.各自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参考答案】
1.A
【解析】皮亚杰在解释发生认识论时提出了四个概念: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其中,顺应指的是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发生改变来适应新刺激的影响。故本题选A。
2.A
【解析】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在发现幼禽的印刻现象时提出“关键期”的概念。故本题选A。
3.B
【解析】常见的动机冲突包括: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和多重趋避冲突。其中,双避冲突是两种对个体都具有威胁性的目标同时出现,使个体对这两个目标均产生逃避动机,但由于条件和环境的限制,也只能选择逃避其中的一个目标。题目中“寒冷”和“受到老师批评”均是想要逃避的,属于双避冲突。故本题选B。
4.B
【解析】维果斯基把个体的发展水平分为两种: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即基于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的结果而形成的心理机制的发展水平;第二种水平是潜在的发展水平,指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别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即人们平时所讲的“潜能”。这样在智力活动中,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原有独立活动之间可能有差异,可以通过教学或者别人的帮助来消除这种差异,这就是“最近发展区”。故本题选B。
5.A
【解析】同化指的是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境时,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中。题干中,潜水员及海洋馆对于毛毛来说属于新的刺激情景,他将潜水员错认为消防员。毛毛将潜水员的新概念纳入已有的图式中,使之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其认知过程属于同化。A项正确。故本题选A。
6.B
【解析】在前运算阶段,儿童能够运用早期符号功能,儿童的语言得到了飞速发展。随着年龄增长,儿童越来越多地使用符号来表示外部世界,如用“牛”“羊”来代表真正的牛和羊等;A是感知运动阶段的特征,CD选项是对形式运算阶段的表述。故本题选B。
7.A
【解析】研究表明,13岁以前智力是直线上升的发展,以后开始缓慢到25岁达到最高峰,26~36岁保持高原水平,36岁有下降趋势。由此可见,一般智力增长曲线从总体上看呈负加速度增长的趋势。故本题选A。
8.D
【解析】研究性学习课程属于经验课程的范畴,它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面向学生自身的生活和火热的社会生活实践,强调操作与体验,强调综合运用学生的所有知识。故本题选D。
9.B
【解析】奥苏贝尔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将知识学习分为符号学习(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故本题选B。
10.D
【解析】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包括:学习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说服和情绪唤醒。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自身的成败经验。故本题选D。
(编辑:longyan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