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这样的状况是非常危险的。要化解这种风险既需要降低教育成本,维护教育公平,努力促进就业等强硬的措施,也需要端正态度深化认识这些软的措施。前者大家都看得见,并且很重视,在努力的去做,后者往往被我们忽视。如果说降低教育成本等措施是从外部来解决问题,态度和认识的问题就是从内部来解决问题。要解决认识的问题首先要解决舆论导向的问题。
一些舆论的错误引导对不良的读书风气形成息息相关。很多舆论鼓吹机会主义的成功学说,对一些低学历的成功添油加醋的报道。什么李嘉诚只念过几年书,比尔盖茨辍学创业,某某一字不识白手起家成为亿万富翁……。这些铺天盖地的渲染使很多人相信成功与否和知识无关。这些报道只选取其中的一面,它们没有看到在现代社会绝大部分成功的人是奠定在知识和文化的基础上的,它们没有看到很多人文化素质不高是大部分是迫不得已。舆论的错误引导还表现在对大学生的就业情况的肤浅、片面的报道。对于农民工就业难工资低舆论往往没有兴趣,对于大学生、硕士生甚至博士生失业,哪怕只有一个,哪怕比例很小,哪怕这只是暂时的,但是却被舆论无限的夸大。有很多媒体大肆的报道大学生不如农民工。这是媒体的短视和浅薄。如果我们进行深入、细致的跟踪调查我们很容易发现:大学生无论是在工作条件还是在福利待遇,无论是在当前的情况还是在发展前景等各方面都比农民工好得多。
我们的舆论报道首先要客观、公正、全面。不能为了吸引眼球进行有选择性报道,这样很容易误导公众。比如一些媒体报道念大学四年至少平均成本是20万。而实际情况则是国家有助学贷款补贴,学校有奖学金,学生可以勤工俭学……。只要努力学习,勇于拼搏,勇于奋斗,四年可能只需要几万块甚至更少。此外舆论还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要起到引导人,教育人,鼓舞人的作用,起到扭转社会风气的作用。一些媒体在报道一些农村家庭供孩子读书时候,就把那些忍饥挨饿、倾家荡产供孩子读书的人称为英雄,并且加上引号。这有同情的成分,但是更多的是一种嘲笑和不屑。看到这样报道的“英雄”很可能放弃自己的信念,想做“英雄”的人也会打退堂鼓。更为恰当的称谓不是英雄,而是智者。他们现在的教育投入未来将为他们的孩子换来一个更加有前景和尊严的明天,为他们自己的未来增加更多的保障,为推动社会的进步奠定更加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如果我们用这样的方式去报道,必将催生更多的智者产生。
我们一定要通过正确舆论导向,通过耐心细致的教育让全社会认识到:抛开别的不谈,单从经济收益的角度来说,对教育的投入在成本和收入上,总体上来说是成正比的。对教育的投入是收益率高,收益期长,收益保障好的投入。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在被称为知识经济的时代的二十一世纪找到生存之本,生存之根,避免整个社会处于“失根”状态。
以上这篇文章就内容上来说是自成一体的,不过如果我们认真审题会发现文章的内容文化失根是有一定距离的,虽然不能说完全偏题,但是总是有点隔靴搔痒的之嫌。贵州人事考试信息网-贵州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提醒各位考生,申论文章还是直白一点,少谈些微言大义,从考试的角度来说会更加保险一点。要特别说明一点,这篇文章并不是不好,而是和这个题目不相契合,如果把题目换一下,这个文章是不失为一篇范文。
(编辑:贵州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