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社会是变化发展的,德育不能仅传授给学生固定的价值观点,要教会学生如何分析不同的道德价值,这反映的德育模式是( )。
A.体谅模式 B.集体教育模式
C.社会学习模式 D.价值澄清理论
2.德育“认知模式”中,设置两难问题是为了( )
A.测量道德发展的形式 B.测量道德判断的发展水平
C.测量道德发展的能力 D.测量道德发展的结构
3.关于道德的形成、发展和影响因素,社会学习论的研究侧重于( )。
A.道德动机 B.道德意志
C.道德行为 D.道德情感
4.体谅模式是由德国教育专家麦克费尔等人创建的一种德育模式,该模式把( )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
A.道德情感 B.道德认识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5.阿亮痴迷网络无法自拔,李老师找阿亮谈心,聊互联网和比尔盖茨,并肯定他上网学习电脑技术的积极性,借此了解了阿亮的内心世界,在此基础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转变了阿亮。李老师的做法最能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A.疏导原则 B.在集体中教育的原则
C.理论与生活相结合的原则 D.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6.当前德育工作中运用最普遍的德育模式是( )。
A.体谅模式 B.道德认知发展模式
C.价值澄清模式 D.社会学习模式
7.某小学创造了希望树,让孩子把自己进步的希望以“果子”的形式贴到希望树上,一旦目标达到了,“果子”成熟,可以拿下来,然后再挂一个希望。这种德育方法属于( )。
A.榜样示范法 B.实际锻炼法
C.自我教育法 D.品德评价法
8.“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开口说话”“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发挥教育影响”,体现了哪一种教育方法( )。
A.榜样示范法 B.说服教育法
C.陶冶教育法 D.品德教育法
9.彭老师在德育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品德发展既有一般的规律、年龄特征,又有着各自的个性、优点与不足,以及特定情境中的心态,为此他在德育活动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这体现了德育的( )。
A.长善救失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疏导原则 D.正面教育原则
1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道德情感内容的是( )。
A.爱国主义情感 B.幸福感
C.自尊感 D.事业感
【参考答案】
1.D
【解析】价值澄清理论是指着眼于价值观教育,试图帮助人们减少价值混乱,并通过评价过程促进统一的价值观形成。故本题选D。
2.B
【解析】德育“认知模式”中,设置两难问题,目的是为了根据学生的回答来判断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故本题选B。
3.C
【解析】在国外品德发展的研究中,皮亚杰、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阶段论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是最具代表性的两种理论,前者侧重于道德认知发展规律的探索,后者侧重于道德行为方面的研究。故本题选C。
4.A
【解析】体谅模式倡导“多关心,少评价”,该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故本题选A。
5.A
【解析】疏导原则是指在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李老师跟学生谈心,肯定阿亮对电脑技术学习的积极性,借此了解了阿亮的内心世界,这都是贯彻疏导原则的体现。故本题选A。
6.B
【解析】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故本题选B。
7.C
【解析】品德修养指导法(亦称自我教育法、修养法、自我修养法和指导自我教育法)作为学校德育的一种方法,要求教育者按照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阶段予以适当的指导,充分发挥他们提高思想品德的自觉性、积极性,使他们能把教育者的要求,变为自己努力的目标。品德修养指导法包括:学习、自我批评、座右铭、自我实践体验与锻炼等。题干描述的是自我实践体验与锻炼。故本题选C。
8.C
【解析】陶冶教育法主要运用以境染情、以境触情、以境陶情的原理对受教育者进行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在认识上和情感上逐渐完善。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开口说话”是通过环境的创设,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属于环境陶冶。故本题选C。
9.B
【解析】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故本题选B。
10.B
【解析】道德情感是人们根据自己所掌握的道德规范对社会现象的真假、美丑、善恶表现出的喜怒、哀乐、爱憎、好恶的情绪情感体验。道德情感的内容包括公正感、责任感、义务感、自尊感、羞耻感、友谊感、荣誉感、集体主义情感,爱国主义情感等。幸福感主要针对个体的感受,不是针对社会现象表现出的情感。故本题选B。
(编辑:longyan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