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论述的写作也可以说是说理的艺术,除了思想内容要正确,说理方式和语言的运用还要讲究辞 章,在讲清道理、提出策略的前提上,尽量写得有文采,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要做到语言的合理运用, 文采出众,取得高分,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平易近人,深入浅出
深人浅出就是要把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平易通俗的论述结合起来。论述主要是讲道理的,道理讲得 正确,讲得深刻,对资料反映的社会问题提出有效的策略,使他人从中得到启发和教益;同时,道理还要 讲得明白晓畅,通俗浅显,使他人容易理解和接受。一篇文章即使内容再好,如果文字艰深晦涩,或者任 意搬用连自己也不懂的词汇。这样别人读了觉得莫名其妙,文章也就难以发挥作用了。
论述的深人浅出不是单纯的文字技巧问题。深人是浅出的前提,只有对所阐述的问题有充分的研 究和深刻的理解,才能把道理讲得深刻,并且讲得通俗易懂。这里有写作态度的问题,也有论述方式和 语言文字的运用问题。
(一)态度谦逊亲和
这主要反映的是写作态度、思想作风的问题。古语说,文如其人。意思是说,一个人的文风和他的 思想作风是一致的。公务员录用考试选拔的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其工作的出发点是为人民服务,不管 是向上级汇报工作还是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等,都必须弄清自己的身份,用讨论问题的方式,心平气和 地讲道理。
(二)语言通俗平易
论述要写得深人浅出,还要注意语言的运用。这直接关系到论述的效果,关系到能不能清楚地分析 透彻资料所反映的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措施。因此,语言首先要平易通俗,切忌艰深晦 涩、故作斯文;其次要新鲜活泼,接近大众,避免各种空话、套话和令人厌恶的八股腔。
语言的平易通俗,是为了表达深刻的思想内容,不等于内容的肤浅和低级趣味的庸俗。真正通俗的 语言,来自人民群众的语言,是生动的、富于表现力的,也是大家喜闻乐见的。
总之,论述在于说理,要想达到理清的目的必须注意语言的运用,运用得好可以使文章富有表现力。
二、爱憎分明,形象生动
论述主要是靠逻辑的力量来分析问题,提出对策。但是,如果在抽象道理的论述中,穿插一些具体 的形象,使评论不仅结构严密逻辑性强,而且富有形象性,把抽象的道理和具体的形象结合起来,就可以 把道理讲得生动活泼,弓丨起别人阅读的兴趣,使他们更容易理解论述的内容。
形象说理也是说理论述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具体、形象的东西,总是比抽象的道理更易于被人们所 理解和接受。通过形象说理的方式,能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把深奥的哲理讲得通俗易懂,从而增强评 论的生动性和说服力。形象可以是比较具体的,也可以是比较概括的;可以是完整的形象,也可以是某 一形象的局部;可以在评论中塑造某种形象,也可以用形象化的语言去描绘所要分析的事物。至于具体 的运用,则可以用形象作为由头,引出正文;可以把形象作为依据,提供证明;还可以用夹叙夹议的方式, 议论和形象融为一体,等等。采用什么样的方式,都要从评论的内容出发,根据说理的需要而定。
(―)善用比喻
比喻是形象说理常用的方法。巧喻善比,通过形象的比喻,可以使人们由近及远,由实见虚,由感性 到理性,由浅显而熟悉的情况了解深刻的思想。总之,就是通过具体的事物说明抽象的道理,把论述写 得深入浅出、生动活泼。
例如2011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省级以上试卷参考例文《弘扬黄河精神促 进人河和谐》这样开头:
她从白雪皑皑的巴颜喀拉山奔腾而来,至西向东,浩荡澎湃;她从数十万年前流淌而来,积淀着繁华 璀璨的中原文化,孕育了自强不息的中华精神,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黄河流域四季分 明、植被繁茂,肥沃的土壤为农业耕种提供源源不断的养料,勤劳的黄河人家,他们辛勤的汗水、无限的 智慧灌溉了千里沃野;密布如织的河流,星罗棋布的湖泊洼地,为黄河流域编织了 一道道贯穿东西、畅通 无阻的航线。
此处把黄河比作母亲,用拟人的手法讴歌了黄河孕育中华民族的功绩,体现了人河和谐的意境。
(二)笔法形象
用形象化的笔法描绘客观事物,给所要论述事物画像,也是一种形象说理的方法。这种形象描绘的 过程,有的就包含了对事物的态度和分析。例如2010年贵州省公务员招录考试申论试卷参考例文《在 孩子心中播下环保与节约的种子》中有这样一段话:
爱护环境,低碳生活并不只是形式上的环保口号,节能环保就在我们的身边。近年来,一些地区实 行了课本循环使用制度,旧书的循环使用不仅提高了教材的利用率,减少了教育成本,而且为社会节约 了大量资源,是节能环保的又一大创举。
但是,课本循环利用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制度,在推广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阻力。比如,许多家长质疑 旧书是否卫生,旧书的使用是否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等等。这些担忧与质疑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更 应当认识到课本循环使用对学生教育的积极意义。课本猶环使用是为了节约资源,保护我们共同的环 境;另外,课本的循环利用,要求学生们要爱惜书籍,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学会与他人共同分 享。所以说课本的循环利用是在孩子心中播下了环保与节约的种子。
应试者把环保节约的观念比喻成种子,题目非常形象生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与简单的叙述想 比,这样生动的提法更容易理解,更容易让孩子接受,便于开展工作。
(三)具有感情色彩
形象是比较容易表现感情的。形象本身往往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所以,论述在借用形象作比喻或 描绘某种形象的时候,要注意它的感情色彩,要使形象能恰当地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2010年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参考范文《全民健康是社会发展的源动力》有这样中 ~■段:
树欲茂,则固其根;水欲清,则净其源,一个民族要谋求长足的发展,保持持久的竞争力,就要有一个 “健康的体魄”,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实实在在的能量根基。健康,是老百姓生活中喜闻乐道的话题,亦是 社会和谐、国家发展不可忽视的大问题,它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兴衰强弱。
这段话通过“树欲茂,则固其根;水欲清,则净其源”的道理强调健康的重要性:“健康的体魄”,是人 类社会发展实实在在的能量根基。这样的表达具有浓浓的感情色彩,反映了应试者极力呼吁全民健身 的心情。
三、入情入理,情理交融
论述不仅要在道理上说清楚讲明白,还要在感情上打动阅卷老师,既服之以理,又动之以情。有一 种观点认为,论述是说理的,不应当带有感情色彩。国外有的修辞学家主张,在文章的各种风格中应当 有一种“零度风格”,就是纯客观的、不带情感、不动声色的那么一种风格。据说这种风格最适合于论述 说理的写作。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如果按这样的要求去写,那就只能是干巴巴地背诵一些教条,或者不 痛不痒地罗列一些枯燥的概念,既不可能感动人,更谈不到说服人。
我们写文章时,对所论述的事物,或褒或贬、或爱或憎的态度,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有所流露。因 此,论述中的理和情应当是一种水乳交融的关系。俗话说的通情达理,意思就是一个人讲话做事要入情 人理,这样所讲的话别人才乐于接受,所办的事也容易行得通。可见,在实际生活中,理和情常常是联系 在一起的,情为理服务,理借情动人。写申论论述也是如此。
(一)有感而发
论述应当有所感而发,有所为而作,这样才能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应试者对论述的内容有深 刻的理解和感受,才能有真知灼见,也才能有真情实感,并自然地表现在论述中。申论论述文章所表现 的情感应当是健康的、高尚的、正确的情感,是发自内心的情感。所以,就要对事物有科学的分析,同时 还要有自身的真实感受。情理交融的论述,既可以明辨是非,又能使他人受到感染和启迪。当然,这里 说的“真情实感”,不是高喊空洞的口号所能做到的。
(二)巧用修辞
文章的感染力如何,首先取决于它的内容。如果从论述的内容出发,适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段,也 可以使说理和抒情更好地结合起来,增强论述的感情色彩。需要注意的是:语言的运用和修辞的方式都 要根据资料反映的内容展开,以求有助于说理和抒情的统一。
(1)用排比、对偶等句式渲染气氛。要恰当运用对照、排比、假设等修辞手段,把自己的情感融注于 字里行间,表达自己鲜明的态度。
(2)用设问、反问等语气增强节奏感。古人说:文似看山不喜平。一篇文章如果通篇都是逗号、句 号,就会使人感到平淡。如果有一点问号和惊叹号,必要时用设问、反问、质问的语气进行回述,就可以 使文章有波澜,有起伏,增加节奏感,也更便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编辑:贵州华图)